知足方能常乐,心安即是归处
——读《心安即是归处》有感
世人熙熙皆为利来,世人攘攘皆为利往。当今世人都追求所谓的金钱普世价值,“宁愿坐在宝马车上哭,也不愿意坐在单车上笑”、“有钱能使磨推鬼”。仿佛一个个都掉入了钱窟窿里,满目狰狞,张嘴要钞票,伸手摸美金。一片喧嚣之中,在《心安即是归处》里,季老用他的丰厚阅历,书以朋友般的笔触,教导我们:“如果说人生有意义与价值的话,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长河中,我们每一代人都要完成自己的使命。”不讲究财富,不讲究地位,知足方能常乐,心安即是归处。
读这本书最令我印象深刻的,不是季老雄韬大略的笔触,也不是他发人深省的哲理,而是季老对于读者宛若友人般的语气和坦诚。谈到最刚开始接到杨主编的来信,如何用到他“小聪明”,想要让编辑因为过于忙碌而淡忘,最后却没成功。
在书中,他会聊到自己对于那些哲学家并不感冒,身为普通人,看这些哲学著作也会非常头疼、看不懂;聊到写这本书时,觉得自己写的不怎么样,尽是说了朋友间的真心话……从这些娓娓道来中,我们能深刻地领悟到,季老对于读者的真挚之心和关怀之情,能认识到他的可爱。身为一个写作大家,身为一名富有学识的长者,却如此虚怀若谷,对于每个读者都非常的热情、满是真心。这不由得令我们满是感动,想要尽心学习。
整本书脉络看似毫无章理,每个部分各谈各的,但是从季老的行文中我们不难看到,当时年过八旬的他满载对年轻人的关怀和真挚。当谈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时,他会耐心的用公交车不让座和文天祥誓死不屈的例子,细心贴切的告诉我们对国家对人民有利,则是大善,反之为大恶;对人际关系,社会秩序稳定,有利的皆为小善,反之则为小恶。告诉我们大小恶和大小善是有联系的,执迷不悟,则终为大恶。
当说到读书是福时,他会用自己的深切感受和人生经历,带我们身临其境的体会到他读书时的乐趣,潜移默化的让我们重新认识读书的乐趣,更加爱上读书。八旬年纪,著作等高,国际上享有盛誉,很多人在这种境地下,就不会再去辛苦工作,而是安闲处世,享受天伦之乐。但季老却坚持着著书立传,多给青年一代成长指引尽一些力量。他用发人深省的语句向我们娓娓道来自己的人生阅历、自己想要给年轻人的建议。他满怀真心地告诉我们:人生多是辛酸苦辣,多是坎坷不平,但越是如此我们越要懂得宽容,坦然淡忘,只有斑斓多姿,才能领略各异风景。
当我遇到坎坷,灰心丧气时,季老的话语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“人生再多的幸运、再多的不幸,都是曾经,都是过去,一如窗外的雨,淋过,湿过,走了,远了。曾经的美好,留于心底,曾经的悲伤,置于脑后,不恋,不恨。学会忘记,懂得放弃,人生总是从告别中走向明天。告诉自己说,一切皆如此,一切也都终将过去。”我会更重视自己的生命,重视自己生命中热爱的人,会以一颗坦然的心笑对世界,爱我所爱,行我所行,听从我心,无问西东。
没有多么的花团锦簇,没有多么的雄伟壮阔,在字里行间中,我们只能够感受到季老的语重心长和殷切期待,仿佛搂着我们的肩膀指着前方说:“孩子,前路漫漫,但终有期待。知足方能常乐,心安即是归处”。